模块化变量,最小设计单元
Modular variable,
minimum design unit
模块化设计思维贯穿生活方方面面。模块化强大的延展性以及适应性,让创作成果有更为丰富的呈现,而多元的变量都基于创作的最小设计单元。最小设计单元之于模块系统,犹如生命体的方方方面面。独特且精巧的最小设计单元,以及合理的单元相互构建基本规则,决定了整个模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命力。模块化研究拒绝形而上的逻辑,需要建立在技术、实践和论证基础上,最小设计单元就是最终的精华。
10月30日晚,工业设计学院新工场系列工作坊项目《蔡烈超——模块化变量,最小设计单元》在良渚校区18号楼101报告厅顺利开课。课程第一讲由行业知名新锐设计设计师蔡烈超主讲,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生活美学研究所章俊杰老师参与了本次讲座。
什么是模块化?
What is modularity?
模块化设计是指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的设计方法。蔡烈超老师指出,模块化设计的核心是最小设计单元。
做了哪些模块化研究?
What modularity research
has been done?
蔡烈超老师分享了近年来自己工作室关注材料特性、结构系统性及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融合温润的极简审美意识形态,进行创作的一些成果。其中蔡老师就马扎灯系统、Pagoda塔、栅格系列、工正系列等四个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以及实物演示。同学们体验并传阅了作品。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马扎灯系统——极简化电路
Pagoda塔——零件重复使用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栅格系列——型材通用性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工正系列——型材延展性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现场同学与老师互动交流
如何设计模块化最小设计单元?
蔡老师提出,就相对独立性来说,可以对模块单独进行设计、制造、调试、修改和存储,这便于由不同的专业化企业分别进行生产;注重设计的互换性,模块接口部位的结构、尺寸和参数标准化,容易实现模块间的互换,从而使模块满足更大数量的不同产品的需要;考虑到产品的通用性,有利于实现横系列、纵系列产品间的模块的通用,实现跨系列产品间的模块的通用。
【现场交流环节】
讲座最后,大家就分享内容提出自己的困惑,蔡老师非常耐心详尽的给出建议,使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与探索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未来创作中的应用,为他们的设计实践和生涯发展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学生提问
讲座大合照
《模块化变量,最小设计单元》
课堂教学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上课现场照片
《模块化变量,最小设计单元》
结课汇报
11月24日下午,在良渚校区18号楼101报告厅,为期三周的模块化设计课程结课汇报圆满结束。八组共二十八名同学分别对本组的设计作品从灵感来源、设计过程和解决方案进行了生动演绎与解说,并将最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呈现给观众。同学们通过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配色和创新的材料运用,呈现出奇思妙想,为这段独特的学习旅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本次汇报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生活美学研究所副教授章俊杰老师、蔡烈超工作室、MARIO TSAI品牌创始人主讲蔡烈超老师,以及两位来自行业的杰出导师,曾跟随意大利设计大师 ANDREA BRANZI 和 LUCA TRAZZI 工作、巴黎时尚家居展 Maison & Object新锐设计师李希米老师,2021年入选福布斯30 under 30 榜单、TELLS STUDIO创始人家具品牌挑时主理人党心宇共同担任评委。
模块化插排
作者:金馨皓 吴恩杰 田驰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作品介绍:
生活里的插排设计不合理,由于插位空隙狭小且固定,而现在的电器插头设计的尺寸规格都不一样,很难去匹配现有的插线板,导致多排插线板插位浪费。我们设计的这款插排使每一个插座都成为最小单元,每个插座可以90度,180度旋转插入卡槽中,卡槽的材质使用的是软硅材质,用户可以将插排掰弯来调整插座之间的间隙,从而更好的适配尺寸不同的插头。每一个4插座单元组也可以进行连接,公用一个电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减少单元组的数量。
模块化救生筏
作者:周绮 李卓 黄程宽 戴晗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作品介绍:
1.气胀式救生筏:投入水中直接使用,人躺坐在该救生圈上可减少与海水的接触面积,防止海水失温造成生命危险,两个救生圈中间有卡扣可链接成筏,连接落水者,便于救生队搜救。
2.刚型救生筏:由四个气囊组合而成,中问有四个方向的连接件供气囊自由连接,中间有网,使落水者减少与海水接触面积,防止失温造成生命危险。气囊直接的自由连接可组成救生筏,应对海上各种突发情况,增大生还几率,连接遇难者,减轻搜救负担。
模块化花架设计
作者:颜芷琦 孙积民 李迎归 王兰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作品介绍:
近年来社会对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利用率关注度上升,合理利用空间就成了一个很关键的设计要点,模块化设计可以利用最小模块单元组合拼接成为一个新的设计,基于此,我们研究了如何去设计一个模块化花架。现有的花架大多数是固定模式,无法进行按需求组合,结合中式园林花窗和传统榫卯结构,设计了一款几何风格的新型模块化花架,在视觉上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花架和空间隔断的设计效果,结合二者,实现了把花草和空间分割的各自长处相互结合,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想法。
模块化冰箱
作者:苏桐坤 钱鸿儒 陈峰 邓博文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作品介绍:
这款模块化定制冰箱的设计背景源于对传统冰箱使用方式的反思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冰箱使用体验。这款冰箱的设计理念是灵活性与可拓展性。它采用模块化的结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自由组合不同的模块,实现定制化的冰箱布局。无论是需要更多的冷藏空间还是更多的冷冻空间,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使冰箱的使用更加灵活方便。除了灵活性,这款冰箱还具备智能技术集成的功能设备。它配备了智能温控系统,可以根据食物的种类和保存时间,自动调节温度,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同时,它还支持智能家居互联,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控,让用户随时随地了解冰箱内的情况。此外,这款冰箱还注重节能环保。它采用了高效节能的制冷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它还采用环保材料和设计,符合环保标准,为用户提供健康和环保的使用体验。
模块化坐凳
作者:任俊谚 林开颜 王琳舒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作品介绍:
这款椅子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水管的模块化结构,每个单元件都像水管的连接件一样,可以自由组装在一起。这种模块化设计使得椅子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自由组合,从而满足不同场景和用途的需求。
我们设计的每个单元件,都可以进行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形成雕塑般的装饰感,不仅为空间提供了临时休息处也成为了空间中的装饰。这款椅子的模块化设计,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感和创造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自由组装椅子,从而打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椅子。
模块化鱼缸
作者:王婕 曹永欣 顾倩凤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作品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趣味以及家居美学日益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缸作为一种自然又有趣的装饰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模块化鱼缸,针对现有鱼缸的问题点,我们设计了一套由直管三通管,弯管, 固定件,组成的模块化自定义组装鱼缸,采用透明的亚克力材质,每个模块之间用硅胶件连接,增大摩擦力,方便拼接,再配合灯光效果,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根据场所的特点和主题,定制显示出特色和个性,以求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更多的鱼类,通过模块化的设计,灵活的调整鱼缸的大小和布局,适应不同的空间需求,使维护和管理更加便捷。
FlexiHooks灵活轨道挂钩
作者:高玉璇 王佳敏 叶靖雯
作品介绍:
FlexiHooks灵活轨道挂钩,设计灵感来自画廊垂挂缆索,满足现代生活对空间灵活性和多功能性的需求。
随着城市密度提高,小型住宅愈发增多。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解决日常生活中挂钩固定距离不可调节、纵向拓展受限等问题,我们通过模块化设计,打破挂钩在横向空间的限制,拓展纵向的延伸,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FlexiHooks由五个基本模块组成:滑轨、挂钩、绳索、长度调节器和堵头。通过自由调整挂钩数量及调节横纵方向的长度,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管理和组织物品,依照个人喜好挂放不同物品、调整空间尺寸,灵活选择模块以创造出符合自己需求的挂钩系统
立挂衣架
作者:杨伊丽 张静怡 罗铖 刘廷春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作品介绍:
立挂衣架的设计着眼于解决居住空间狭窄、缺乏户外空间的问题,为租房者、单身公寓居民以及无阳台或庭院的住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晾晒解决方案,将普通的横向晾晒转变为垂直晾晒,能够通过减小对窗口的遮挡,保证室外光线的射入。其模块化结构使其灵活性倍增,用户可根据不同需求调整其形态,单个衣架可以取下正常晾挂,多个衣架可以垂直组合为多件衣物提供晾晒,适应光线和空间的限制。同时,采用轻量但坚固的材料,提供多样化的颜色和造型选择。设计考虑用户使用便利,致力于创造一个易于操作、拥有多种使用途径的晾晒装置。
【导师点评】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本次结课汇报得到了资深导师的支持,章俊杰老师、蔡烈超老师、李希米老师和党心宇老师从模块化设计变量概念的掌握度,美观度,延展性以及创新度,对八件作品进行了精彩而深入的点评,强调了创新性、实用性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重要性。章俊杰老师在评审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设计中的创新点和独特之处,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蔡烈超老师将自己在实际设计项目中的经验融入到教学中,关注作品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设计理念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李希米老师和党心宇老师,身为资深从业者,带来了最前沿的产业洞察,在评审中注重作品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广阔的职业视野。老师们公布本次结课汇报的前三名作品分别是:前三名,第三名 模块化花架;第二名 模块化插座;第一名 FlexiHooks灵活轨道挂钩。四位评委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本次结课汇报增添了深度和广度。也为同学们未来的设计探索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期待这些年轻设计师能够在设计领域中发光发热,为创新与美感的交汇点注入更多活力。
汇报大合照
模块化设计对话
工业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领域,牵涉到资源利用和可行性。最小化设计单元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蔡烈超老师从组合性和实用性角度表示,模块单元越小,用户理解和组装更容易。党心宇老师认为最小化在模块化设计中非常重要,需要深度解构和精巧重构。李希米老师强调模块化设计采用工业化的理性思维方式,具有组合性和链接方式的重要性。设计师都有个性化的设计逻辑,而工业设计作为交叉学科,汇聚了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蔡烈超老师的设计理念强调艺术属性和个性,每个模块都有生命力。党心宇老师从自己的家具品牌出发,提到在商业之外进行设计表达时,会考虑用家具表达现实主义题材和社会性议题。李希米老师提到设计师成长与作品追求相关,市场竞争需要有明确优势和反思能力。老师们给予年轻设计师的建议包括多尝试新风格、使用AI辅助工具,发展独特设计等。对于未来生活美学的发展,蔡烈超老师认为新技术将影响美学,而李希米老师强调设计美学受地域性和国家经济的影响。党心宇老师鼓励年轻设计师深入了解工作流程,运用新工具创作独特作品。在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相互关联的语境下,设计美学趋势在中国经历快速变化,从消费升级到形式多元化。品牌创作者建议年轻设计师通过实践和创新表达自己的设计风格。
【学生心得】
学习模块化设计的这门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设计领域的一种强大而灵活的方法论。通过系统学习和实际案例的产出,对模块化设计的核心概念和优势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模块化设计并非简单地将系统划分为独立的部分,更是一种深刻的系统思维方式。独立性、标准化和系统化是其三大支柱,通过良好定义的接口和合理的联结,构建出高度可维护和可扩展的整体系统。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领悟到模块化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思维方式的培养:这门课程培养了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考方式。通过分析用户需求、设计模块功能,以更系统的眼光审视问题,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模块化设计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深刻的设计理念,一种能够推动创新和优化的思维方式。我相信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这门课程所教导的原理和方法将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宝贵资产。
——21级生活美学 叶靖雯
在优先设计课程中,我深刻领悟到将系统拆分为独立功能模块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模块接口、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复用,我掌握了设计灵活性和可维护性的关键。拓展了我的设计思维,让我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系统挑战。理解模块间的配合,我认识到了如何成为推动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关键工具。这次学习经历促使我的职业发展产生随之而来的影响,使我成为更具实践洞察力的设计师。
——21级生活美学 邓博文
在本次模块化设计课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模块化设计中最小化设计单元的概念。通过老师的指导,尝试对产品模块进行结构与建构,设计不同的模块单元,创造具有高度适应性和扩展性的模块化产品。使我们对模块化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感受到了其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21级生活美学 顾倩凤
| 工业设计学院生活美学研究所 |
生活美学设计研究所,重塑人本价值的研究范式,以人文智性为导向,以生活内涵为核心,用户研究为基础,探求映射中国文化价值理念的创意图式。
研究所主要围绕生活日用、家居家电、健康娱乐、文旅社会创新等领域进行创作实践,结合数字化、感性工学、机电一体化、艺术与商业管理等学科交叉创新方法与技术。体现生活智巧、文化美学、生态可持续、情感温度等设计特色。旨在信息时代重新发明日常,创新提升生活品质,面向行业前沿培养具有作者性的设计师。
The Institute of Life Aesthetics and Design presents a research paradigm dedicated to reshaping human values. Guided by humanistic intelligence and centered around the essence of life, it endeavors to explore innovative patterns that encapsulate Chinese cultural values through extensive user research.
This institute primarily focuses on creative practices within various domains including daily necessities, household appliances, health and entertainment, cultural tourism, and social innovation. It integrates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methodologies and technologies encompassing digitalization, sensory engineering, mechatronics, as well as art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Embodying design traits such as clever living, cultural aesthetics,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emotional resonance, it aims to reinvent the mundan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ts overarching goal is to innovate and elevate the quality of life while nurturing designers possessing distinct authorial qualities for the forefront of the industry.
供稿:生活美学研究所
编辑 :王肖肖
责编 :黄诗铭
审核 :武奕陈、章俊杰
投稿邮箱 :SID@caa.edu.cn